当《以法之名》的结局字幕缓缓升起,社交媒体的怒火同步点燃,观众发出灵魂拷问:导演为了收尾,连基本的逻辑都丢弃了吗?
在众多质疑声中,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柳韵成了众矢之的,她的扮演者毛俊杰未曾料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话题中心。
柳韵本该是个关键棋子,作为李人俊的妻子被铺垫成潜在的突破口,这个角色的崩塌始于编剧的笔力不足,成于演员的理解偏差。
柳韵身为实权在握的副厅级官员,面对开发商陈胜龙送上门的实惠房,她的表现宛如初入职场的白领小白,天真的让人咋舌。
尤其在与陈胜龙摊牌的重头戏里,当对方暴怒摔出那句“几百万的房子凭什么给你”,镜头里的柳韵唯有瞪眼、呆立、满脸惶惑。
这种反应对于深谙官场规则的中年官员来说完全失真,一个能在40岁出头爬到如此位置的女干部,怎么可能毫无政治敏感性?
毛俊杰的演绎放大了角色设定的失败,她的表演始终游离于官员气场之外,说话时缺乏沉稳的分寸感,处理危机时更全无领导干部的处事章法。
与其说她在塑造女干部,不如说是把豪门太太的作派搬到了官场,那种浑然天成的政治素养的缺失,让每一场戏都充满违和。
讽刺的是剧中的兰书记仅用一个开篇会议场景就封神,她的每一个眼神都透着深意,每句发言都暗含玄机。
哪怕最平和的语气下都藏着锋芒,不用提高音量观众已感受到权力的压迫感;不必瞪眼怒视便传递出令人心慌的威慑力。
将兰书记与其20年前的任长霞对比,任长霞的眼神是热忱坚定的公仆之魂,而兰书记的眼底是深不可测的权谋心计。
这种从骨子里转换人物的能力,让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。
导演傅东育在舆论风暴中的“演员选择失误”论,被网友直指甩锅,但客观来看毛俊杰的表演问题恰恰映照出当下演艺圈的普遍困境。
演员对复杂角色的驾驭能力不足,对职业的钻研精神匮乏,面对体制内官员这样需要深厚生活阅历的角色,缺乏深挖角色内核的觉悟。
《以法之名》虽以塌房结局收场,但剧中的老戏骨们依旧贡献了教科书般的表演。
李光洁与王劲松的对手戏火花四溅,张译在法庭现场的每个微表情都恰如其分,许言午和张文菁将普通百姓的无奈与坚韧诠释得丝丝入扣。
正是这些细节撑起了全剧的骨架,哪怕结局崩塌,这些表演片段依旧值得观众反复品味。
毛俊杰对角色的塑造无疑是个反面教材,当演员对角色背景缺乏基本认知,再宏大的故事构架也会轰然倒塌。
观众对柳韵的批评本质上是对专业的尊重,你可以塑造一个有缺陷的角色,但不能塑造一个没有逻辑的灵魂。
《以法之名》的翻车提醒所有创作团队:请给予观众基本的尊重,观众不是傻子,他们能分辨何为真实的艺术创作,何为粗制滥造的糊弄。
好在这部剧中刘佳这样的老戏骨依然展现了中国演员的深厚功力,真正的演员当用生命理解角色,而不是用套路敷衍观众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