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131年12月,窦婴被腰斩于长安渭城,而他的家族也遭遇了惨痛的株连,家中180多口人悉数遭到满门抄斩。曾经因平定“七国之乱”立下赫赫战功的他,作为勋贵外戚,竟然以这样悲惨的结局告别了这个世界,令人不禁为之感叹。
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都将窦婴之死归咎于他的死敌——武安侯田蚡。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田蚡因此事件竟然吓得病倒了,最终在前130年去世。那么,窦婴到底因何而死呢?
窦婴,西汉的大臣,是窦太后的侄子,同时也是汉武帝刘彻的表叔。窦太后对于自己的孙子汉武帝刘彻并不排斥,反而给予了充分的支持。但她对刘彻母亲王娡的权力欲却心生忌惮。毕竟,窦太后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,她曾让自己的儿子景帝含恨而终,让孙子刘彻也深感畏惧。临终时,窦太后告诉刘彻一个关于汉武帝登基的秘密:当初,刘彻和哥哥刘荣关系深厚,但由于刘荣母亲栗妃的失宠,最终刘荣被迫自杀。窦太后揭露的真相却让刘彻震惊不已——刘荣并非自杀,而是被王娡所逼自尽。王娡联合馆陶公主刘镖,借助政治联姻推翻了栗妃,逼死了刘荣。原以为哥哥是自杀,没想到竟是母亲让他丧命。然而,按大汉律法,王娡本该受处斩之刑,但景帝与窦太后认为刘彻理应继位,因此隐瞒了真相,保全了王娡的性命。
展开剩余78%为了防止未来政权不稳,窦太后在刘彻继位前,把自己的侄子窦婴留了下来。窦婴不仅文能治国安邦,武能保家卫国,在汉景帝时期,他就曾被任命为太子太傅,并封为魏其侯。而在刘彻登基后,窦婴更是被任命为丞相,权力如日中天。
然而,窦太后去世后,王娡王太后开始通过自己的势力培养自己的亲信。王娡有一个弟弟——田蚡,恰是汉武帝的亲舅舅。田蚡刚开始继位时,田产不过千亩。但王太后为了壮大王家的权力,利用权势为田蚡在黄河南岸扩展土地,以便为家族积累财富。
但问题在于,为了保护自己家的田地免受黄河水患,田蚡和王太后动用了黄河水引流工程,把水从南岸引入,却导致北岸的洪水肆虐,百姓受灾严重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汉武帝派遣三万士兵去修补黄河缺口,却发现问题竟然无法解决,洪水依然泛滥。最终,刘彻得知真相后,指示窦婴带领使节前往南岸强行开堤泄洪,最终遏制了水患。但正因为如此,窦婴和田蚡之间结下了深深的仇怨。
随着田蚡势力的增长,他渐渐变得愈加嚣张,甚至开口要求窦婴借给他千亩良田,约定200年后再还。对此,窦婴颇感不悦,心情郁郁。此时,窦婴的朋友灌夫得知此事后,打算为窦婴出头。正巧,王太后为田蚡赐婚,下令所有王公大臣都得参加婚宴。官场中的尔虞我诈,田蚡在婚宴上却傲慢无礼,根本不将窦婴放在眼里。灌夫借机大闹婚宴,并侮辱了田蚡的随从将军。田蚡自然怒火中烧,认为灌夫“侮辱朝廷大臣,蔑视太后”,便以此为由要求处死灌夫。
而汉武帝恰逢要清查一批贪官,于是田蚡趁机将灌夫的名字放了进去,交给了汉武帝审批。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,汉武帝在这场风波中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。为了削弱外戚势力,并防止未来再度受到外戚干政,他决定与窦婴展开一场权力博弈。而为了救灌夫一命,汉武帝同意窦婴提议,与田蚡在东宫举行辩论会,以公开处理田蚡的贪污问题。
然而,田蚡的贪婪行为被摆上了台面,而汉武帝的真正目的,则是通过此事彻底削弱外戚势力,消除任何威胁自己统治的隐患。田蚡的生命和前途,都掌握在汉武帝的手中。
然而,王太后凭借母后的身份对汉武帝施加压力,以“决食”为威胁,要求必须处决灌夫和窦婴。作为孝子,刘彻在难以抉择的情况下,最终不得不将窦婴也关进了监狱。窦婴本意是为灌夫求情,结果却因一时冲动使得自己陷入了困境。
被关押后的窦婴,仍不甘心,他将家中封存的景帝遗诏托付给侄儿,交给汉武帝。汉武帝收到遗诏后,命人寻找宫中的备份遗诏,但始终没有找到。最终,汉武帝亲自前往监狱告知窦婴,称由于无法找到遗诏的备份,窦婴所持的遗诏只能是伪造的。这意味着,窦婴的死刑已成定局。
于是,汉武帝下令处死窦婴,连同他的家族共计180余口人一同被满门抄斩。虽然汉武帝心知窦婴是被冤枉的,且宫中的遗诏很可能是他自己销毁的,但为了彻底消除王太后和田蚡的外戚势力,巩固自己的皇权,他别无选择,最终牺牲了窦婴。
窦婴死后,田蚡受到了极大的惊吓,精神崩溃,最终退出了朝堂。王太后也因失去了得力的支持者,陷入了孤立。可以说,窦婴之死是汉武帝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博弈,通过牺牲窦婴,成功铲除了外戚的威胁,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